作者叶开描绘了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的天文数字增长。从1995年的几百亿元到如今的数万亿元,这场经济大潮令人惊叹。如果将地方视作一个企业,其经营土地的能力无疑堪称巨擘。
回顾历史,我国的土地并非一直如此昂贵。建国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土地大多通过划拨和无偿方式使用。深圳在1987年那场土地拍卖会开启了国有建设用地有偿出让的先河。随后的三十年,土地有偿出让逐渐成为主流,划拨用地的范围逐渐缩小。
这把在深圳一锤定音的锤子,如今静静躺在国土资源部的办公楼里,见证了我国土地出让收入近三十万亿的惊人增长。民众参观时或许难以想象,这柄锤子及其后继者已经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土地出让收入。
数据显示,地方在土地出让收入上的表现一直稳健。从上世纪末至今的十七年间,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年均达到惊人的1.6万亿元。自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,地方开始积极经营土地,以弥补城市建设的支出。土地收入逐渐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,一些城市甚至超过了一半的财政收入。
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增长,每公顷土地的出让收入是过去的四倍。预计下半年的收入将是上半年的两倍,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望再度超过四万亿元。这一趋势预示着我国土地市场的繁荣与活力。
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土地时代,土地价值不断提升,地方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收益,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