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京啤酒:“阴谋”被揭穿时

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是一种典型的负和游戏,损害对手同时也对自身造成损害。最近,华润雪花在北京推出的新品“原汁麦”啤酒遭遇了燕京啤酒的恶意竞争。燕京啤酒以高价收购了雪花啤酒,然后故意让啤酒在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中放置数日直至变质,再重新以低价投放到市场,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雪花啤酒的口感和消费者对其的评价,更导致终端价格的混乱。这样的阴谋行为终究会被揭穿。燕京啤酒应该摒弃这种短期的、不正当的竞争手段,反思如何以自身优势进行正当竞争。在啤酒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,各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择手段,试图通过控制终端来掌握市场命脉。这种阻挡竞争对手与消费者接触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,但长期来看是一种低级的营销策略。燕京啤酒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这种方式,通过赠送冰柜、高价收购等手段试图垄断终端市场,这无疑大幅增加了营销成本,削弱了净利润。这种策略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,使消费者只能享受到单一的产品口感。这不仅无法培养顾客的忠诚度,反而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。营销专家指出,真正的顾客忠诚度来自于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来自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支持。燕京啤酒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消费者产生负面情绪,影响品牌形象。随着啤酒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,啤酒企业需要摒弃恶性竞争,转向品牌竞争和顾客忠诚度的培养。华润雪花在北京的产能不断提升,燕京啤酒需要专注于产品创新、服务创新和品牌创新,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,稳固市场地位。恶性竞争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,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。燕京啤酒应该跳出这种思维定势,通过正当手段提升品牌竞争力和顾客忠诚度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内容版权声明